一部关于“敢去做好人”的电影,《第二十条》如何被演绎出来的?

一部关于“敢去做好人”的电影,《第二十条》如何被演绎出来的?

  你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   同样在前期做功课阶段就被所见所闻深深触动的,还有吕玲玲的饰演者——演员高叶。   很多次,她在体验生活的时候“默默地哭了”。为什么?“就被那种他们觉得稀松平常的一些行为或事情&he...

sansa2025 商家业务 2025-08-18 5

  你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

  同样在前期做功课阶段就被所见所闻深深触动的,还有吕玲玲的饰演者——演员高叶。

  很多次,她在体验生活的时候“默默地哭了”。为什么?“就被那种他们觉得稀松平常的一些行为或事情……嗯,他们觉得这没什么,但我觉得,谢谢你们,为了我们,拼了命……”话到这里几乎说不下去了,高叶眼眶一下子又红了。

  检察官们肩负的职责和承受的压力,是高叶此前从未知晓的。一边,是女性检察官们的生动可爱:“她们也爱打扮”“也看《狂飙》”“也追星”“很浪漫”“有的甚至很喜欢中医,还帮我治颈椎呢”。

  另一边,则是她们为一个案子可能遭受的威胁和伤害,但即使如此她们还是会在日记里写下“我们的职业就是为弱者鸣冤,为苍生请命”。那一册册看起复杂或枯燥的卷宗所承载的,就是一个家庭或者两个、三个家庭的命运和人生——这样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把高叶身体里本来烧得尚盛的理想主义之火又点得更旺了。

  他们手握别人的命运的感觉,我想都不敢想。还有那种要生活在黑暗里的感觉(我也不敢想),但他们真的很像黑夜里的点点星光,照亮正义。而且,他们有让人迷途知返的能力。”

  有一位女检察官对高叶说的一句话,后来被高叶用到了戏里:“你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那是在她被停职前和雷佳音的一场戏,她是在实拍时忍不住把这句话脱口说出来的,带着对体验生活时感受到的敬畏感。那是一场毋庸置疑的重场戏,结果两条就过了,那句即兴的台词也必然被导演保留了下来。那天大家都特别开心特别过瘾,因为——居然提前下班了!

  全场都在鼓掌

  “即兴”——这几乎是演员马丽在《第二十条》拍摄期间最熟悉的日常态。

  在这之前,马丽与饰演她亲哥哥的演员陈明昊曾经合作过,和雷佳音则是第一次合作。这次三个人碰到一块,“特别亲切”“大家即兴发挥就是最舒服的状态”“很默契”“你可以肆无忌惮地把自己交给对手”。马丽说无论是三个人在一块的戏,还是她和雷佳音或陈明昊的两两对手戏,大家都会“很积极地去接对方的点,而不是往外推”,这是让戏流动着往前走最好的状态。

  虽然在电影中承担了表象上篇幅最大、程度最深的“喜剧”职责,但马丽始终抓着一条准则:“故事里这个妈妈李茂娟,一点都不是一个喜剧色彩的人物,而是一个鲜活的妈妈形象,一个女性。”因为这个不可动摇的核心,马丽比过往更加留心在“喜剧的分寸感”里加上“更加格外的认真和走心,走心地去塑造角色”。

  马丽告诉我们,在李茂娟的身上,有马丽母亲的形象和样子。

  潘斌龙、赵丽颖、雷佳音、高叶、王骁、王沛禄——他们多多少少在影片里都有“当事人”“受害者”“检察官”这样的身份在,或要去奋力为自己的命运抗争,或要怀揣信念为众生谋正义,但马丽饰演的李茂娟,就是一个最最普通平凡的人,她看似置身于这桩案件和这次对《刑法》中第二十条“正当防卫”法条的唤醒事件之外,她的生活也朴素琐碎得仿佛不值一提,但她的存在和她在一系列情与理的纠缠中的表现和抉择,却让人们实实在在地看到了人之为人至为可贵的善良、义气、慷慨、宽宏、爱。

  《第二十条》的每一场戏,对马丽而言都是“刺激”的,“就跟我上春晚一样紧张忐忑,因为你不知道结果是怎么样的”。要拍她和雷佳音、张译在派出所第一遭碰面商议“孩子的事儿”的前一夜,三个人全失眠了,不知道怎么演。开会讨论了半天也没个结果,只好给导演发信息求助。“四个人在那儿开会,一直到凌晨三点多。”导演给了“很多意见和建议”,陪着他们捋了整个电影的脉络、每个人惯常的思维方式和这一场的内心感受。“我们有了定心丸之后,第二天就敢于上战场了,即兴创作。”没想到的事情于是就在运行着的镜头前发生了。

  “当每一个人都进入到角色里的时候,你说出来那个台词,就是这个人物的,然后你的反应也全都是对的。”本来计划两天完成的戏,一天就全部拍完了。导演说“过”的那一刻,马丽感到自己的手都在抖,大家都很兴奋,“就像夺了冠军拿了金牌一样”,全场都在鼓掌,“我就觉得做演员很幸福,就在‘你是这个角色’的那一刻”。

  导演是一个很爱笑的人

  电影《第二十条》刚开机没几天,王骁就接到过雷佳音打来的电话,搓着脸说自己没招儿了,导演每天都要求他在戏里“加(喜剧)包袱”。“这可怎么办?”雷佳音最开始是跟王骁念叨,到后来就直接在片场跟导演嘟囔了:“我说:‘导演,你又把我逼到尽头了,我无路可走了。’导演就咯咯乐。”

  走投无路怎么办?

  “走投无路就想呗,想完了就演呗,演之前跟导演说:‘导演,不好意思,我能力有限,给您演一个,看您乐不乐。’演完一个以后,导演说‘这个好像不太行’,那不行我们就不要,就完了嘛。”

  所幸——“导演是一个很爱笑的人!”

  雷佳音有自己的犟:“我创作喜剧的一个初衷就是,我肯定不胳肢你!”这一点和马丽的观念不谋而合。“导演说我和马丽都是冷幽默。马丽演戏的时候老给我干笑场。我俩就都属于,我们不胳肢人,你愿意笑你就笑。”

  马丽听闻雷佳音觉得加“包袱”难,长出了一口气说:“对女性角色来说,加‘包袱’就更难了。而且在《第二十条》的剧情里,你又不是一个所谓‘卖相’的角色,你还需要演人物,那这样一个普通的女性、一个妈妈,她怎么能让观众笑啊?(创作开始阶段)就几乎想象不到,所以这是个极具挑战性和(完成的)可能性极低的一件事情。”

  《第二十条》让雷佳音觉得“最好玩儿的一点”便是:“中国电影里以前很少见或者是没有过的一次尝试,法治喜剧——到底该怎么弄?穿着制服的、身负重任的检察官以前可能都是‘那么’演的,那我‘这么’演,到底行不行?喜剧——只是这部电影的表象。”

  和张艺谋导演第四次合作下来,雷佳音说:“最好玩儿的一点是张艺谋导演每个戏要的东西都不一样,每个电影也都不一样。”

  “好玩儿”——这个词,已经难以计数是第多少次从雷佳音口中不经意地被重重提及了。

  第一次看上映版的成片时,一众演员坐在一起。雷佳音和马丽、赵丽颖的座位并排挨着。大家会被彼此拌嘴逗咳嗽的日常戏逗到噗噗乐个不停,也会在现实的伤痛面前沉默着倒吸一口气慨叹。电影放映结束后,大家忙不迭凑在一起分享感受。马丽说:“以我的想象力,看剧本的时候我是想象不到会有这些喜剧成分的,我们只是在按照导演的意图和想法以及要求去做,看到成片是这样的效果,特别特别的惊讶,《第二十条》能够在法治和喜剧两个类型之间有如此高的完成度。”

  赵丽颖迫不及待想要问的一个问题,则是提给雷佳音的:“电影最后那段独白,你背了多久?”

  让更多人,敢去做一个「好」人

  那是一段被高叶命名为《雷佳音大战六页纸》的独白戏。

  开机第一天,大家就都知道剧本里有这么一场戏,是决定着此前所有人的努力是否会得到结果的背水一战。高叶每次在现场看到雷佳音,只要不在想“包袱”,几乎就是在背那六页纸的台词。他的这段词一直背不下来,因为词一直在改。

  实拍那天,高叶也跑去了现场,本来没有她的戏,她只是太好奇雷佳音会怎么表现了,要去学习,结果被导演抓到,换上了一件吕玲玲日常的衣服,还架了台机器在她跟前。故事的最后,雷佳音大战了六页纸,高叶哭了六页纸。那天其实因为机位问题,她虽然和雷佳音同处一室,却始终看不到他,她只是听着他的声音,说那些话,就从头哭到了尾。哭,是因为“坚持的东西终于得到了回应”。

  赵丽颖会被那段独白震动,则是因为那些话“要讲得有正义感、有说服力,又不那么说教,挺难的”。

  这场独白戏也给了潘斌龙一个“宣泄口”,他饰演的角色彼时正在看守所被羁押,从直播中看到了检察官韩明的这番话,字字句句旨在挽救他和更多遭受同样不公的人的生活和他们家庭的命运。在不打断的情况下,潘斌龙也给到了导演一条完完整整的表演。“从一开始看到直播,到听进去,到开始震惊,然后被感动,到最后韩明的胜利——而他的胜利也就意味着我和我的家庭有希望了,继而情绪崩溃。”

  赵丽颖亦能透彻感受到郝秀萍和她的丈夫、孩子的遭遇给他们带来的苦,于是也对检察官韩明、吕玲玲们的坚守倍感敬重。“郝秀萍的遭遇,只是千千万万这样的案例中的一个,其实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可能有无数个郝秀萍。可见法律的完善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她把自己这一次在《第二十条》里得到的感触放在很后面的位置。“能够让大家相信郝秀萍们的存在,并且可以通过这部电影普及到‘正当防卫’这则法条的含义,就算是我完成了任务。”

  问赵丽颖,众生皆苦,那一个人到底怎么样做才算坚强?她的回答轻声细语却字字铿锵:“好好活着就是坚强。”

  王沛禄虽然这一次又饰演了一位“坏人”,但他并没有在塑造过程中过多思量这个人物的复杂性,也无意在他的表现中找到什么合理的因由。“在这个任务里,我不需要给自己找多余的心理支撑,观众也不必花费更多心思在分辨和思考他的人性上。直接判断,这个角色就是给大家一个警告,你可以在受到伤害的时候,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进组之前,他还专门去查看学习了《刑法》,才意识到作为老百姓的自己,过去对《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的边界是很模糊的。“《第二十条》这部电影让这个法条的细则更清晰、更立体了。”

  刘耀文说,电影上映后,他一定会带自己8岁的弟弟去看。“我想告诉他,如果遇到韩雨辰遇到的类似的事情,他可以吸取教训,正义的事还是要做的,但要更加从容冷静。”

  

  潘斌龙想起自己原来在部队的时候,有个老队长,对安全问题特别重视,无论是在生产生活还是重大演习前,他都会不厌其烦地强调安全问题。老队长有一句名言,潘斌龙一直记到今天:“老话说得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把这句话改一下:别人被蛇咬,我们怕井绳。这不是胆怯,这是有脑子的表现。”

  演完《第二十条》,王骁回过头去体察思考了现实中《刑法》第二十条重新被唤醒的涟漪效应,其中一个切实的意义在于:“让更多人敢去做好人了。”

  但他也马上辩证地阐释了他的理:“这个‘敢做好人’的意思,还有一层,是允许别人也允许自己在有些时候不敢做‘好人’。‘第二十条’只是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做‘好人’的条件。你可以选择做或者不做,但是当你想做的时候,你可以确保自己是会得到保护的。人当然要正义,但要看自身条件,在你的能力范围,达不到你就达不到。”

  我们在熙熙攘攘的十字路口想象着一个画面:街上出了一件突发的事情,很多人围着,看起来都是在袖手旁观看热闹。这个时候王骁提醒我:“但你要知道,人群里面一定有人,内心是在作斗争的。”

  “这个时候我就特别害怕你往下问——那也是一个终极问题,就是——碰到这个事,你敢不敢上?”王骁率先发问了,然后摇摇头,“谁都不知道。”

  “好人”的“好”,不是“好坏”的好,我确信,我们在电影《第二十条》和《刑法》第二十条这个语境里谈论的“敢做一个好人”的意思是,我们可以在一个抉择面前反观自己:我认为我的选择忠于了我观念里的“正义”和“善良”,那么做或者不做,敢或者不敢,就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始终对得起自己。我们不会在未来追忆时,面有愧色。

  摄影/尹超 

  监制/葛海晨 

  策划/张婧璇

  编辑/Timmy 

  采访&撰文/吕彦妮

  统筹/王禹斯 

  制片/陈柳凝 

  造型/Fred苏 

  术/Mia一颗葡萄工作室 

  执行造型/luona 

  造型助理/闪闪、Jacob、Kico 

  统筹助理/王路 

  制片助理/段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