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夜晚,就该emo了。年轻人或者独自,或者呼朋引伴,透过游戏、电影、聚会、阅读等各种方式emo。

“晚E,它像一个容器,可以盛放和处理白天fighting而积累的各种‘负能量’,包括受损的自恋、与权威相处的困难以及未被满足的期待和要求,等等。”宫学萍观察,很多人的“晚E”里,更多是被称作“丧”的挫败感,而这种丧的感觉,到了晚上很容易被放大。“晚上就是容易emo的,这是我们的生物本能……心理学大师荣格都在讲月亮能量,天亮的时候我们更理性,天黑的时候我们更感性。”
美剧《老友记》剧照

是否白天越努力,晚上越困惑?事实上,很多人的晚E中,并不只有白天工作fighting所积累的“负能量”。当然,未被满足的要求,与同事竞争的不甘,自己被忽视的委屈或者当了背锅侠……这些都是触发emo的事件,但它们同时又联系着很多我们过往生命中所经历的被剥夺、被忽视的原初场景。“很多emo都是穿越时间和空间的,”宫学萍说,“也许下班路上,你在街角看到一盏温暖昏黄的路灯,你就哭了;也许看到一个父亲牵着小女孩的手过马路,你就emo得不行了。”
电影《重庆森林》剧照
“感谢夜晚,让我们可以emo。”宫学萍说,早F晚E,“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平衡。永远fighting没有情绪,那是机器人,像aI似的,那永远不会emo。”宫学萍说,当我们发出晚E的信息,“包括你特别难,你会找身边的人表达,然后我们就会听到一些声音,哪怕这个声音说,对啊大家都是普通人嘛,你就会有连接感,会被安慰到,然后你会自我照顾,其实有些emo就是一个自我提示:你该自我照顾了。”同时,我们也透过emo来吸引照顾,“比如我们流下眼泪,作用就是让人家来心疼你。疲倦眼泪什么的都是诱惑性的,这是一种吸引照顾的力量。然后你一上网发现大家都这样,大家都被确诊为胡歌了,就算了。我们都是普通人,那就快乐地一起emo吧。”